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,社区居民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,心理问题逐渐增多。不仅影响居民个人的身心健康,还容易引发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等社会问题,进而对社区的和谐稳定造成不良影响。
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指出,到 2022年、2030年,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 20%和30%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关注一线职工、农民工、困难职工等群体,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、全面发展。
文件内容请直接点击图片链接
社区中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态势,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和解决,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。社区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有四种。
一是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凸显,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家庭矛盾、邻里冲突等事件频繁发生。
二是社区心理服务资源相对匮乏,无法满足大量居民的需求,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。
三是现有的社区心理服务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难以保证服务效果。
四是社区居民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度低,很多人对心理问题存在误解和偏见,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。
所以,建设社区心理服务体系,提供及时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,对于缓解居民心理压力、解决心理问题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,应加快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体系。
一、建立完善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
构建区、镇(街)、村(社区)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,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;建立“一站式”社区心理服务站,提供主题讲座、团体辅导、个案咨询、放松减压等全方位服务;发挥“五社联动”优势,利用社会组织、社区工作者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区慈善公益组织等资源优势,共同参与社区心理服务工作;加强社区心理服务与医疗服务、教育服务、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;加强与高校、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,共同推动社区心理服务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;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心理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,保障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健康有序长效运行,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。
二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
培养专业化的社区心理服务人才,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;建立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,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;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资源整合机制,加强各相关单位、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,通过开展培训、交流等活动,提高各方参与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三、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
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开展数字化社区心理服务,打破时间、空间限制;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,采用心理学原理及心理咨询技术,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四、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居民认知度
将社会心理服务政策与知识列入公益宣传,通过宣传栏、宣传册、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,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提高居民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;开展心理健康周、心理健康日等活动,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心理服务和活动。
五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
制定社区心理服务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,确保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;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效果监测,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。
六、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
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鼓励和支持社区心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;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为社区心理服务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。
七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
制定社区心理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,明确服务的职责和权益保障;加强监管力度,确保社区心理服务的合法合规和健康发展。
八、普及推进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(心理咨询室建设),完善心理设施配置。
各社区应该根据人口规模、居民年龄、学历、职业等特点,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规划建设,一些基础的心理功能室如心理沙盘室、心理测评室、心理放松室、情绪宣泄室、心理阅览室、个体接待室等应该完善配置,并配备相应的心理设施设备,如心理沙盘、心理测评工具、心理放松椅、情绪宣泄器材等心理咨询设备,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,提供场地和物质载体。
金信悦——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、心理服务站建设、心理咨询设备一站式厂家,联系电话:18663795110(微信同号)
航运公司船员EAP心理咨询室建设配置方案
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配置方案参考
山西省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化配置方案
河北省心理咨询室建设怎么规划和配置
吉林省心理咨询室怎么建设?
河南省心理辅导室建设规划指导标准化方案
江西心理功能室建设配置指导规划方案
福建省心理咨询室配置建设方案及指导建议